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沈哲韬
今年以来,为规范网约车市场,上海、武汉、合肥等多个城市对“一口价”模式提出新要求。前不久,杭州又传来将责令网约车公司(平台)下线“一口价”“优惠价”等产品的消息。一时间,关于“一口价,到底该不该取消?”的讨论甚嚣尘上。
在部分乘客看来,“一口价”模式既节约了乘车支出,又能减轻对司机绕路、延时等非正当服务行为的疑虑。但是,对于网约车司机而言,“一口价”订单降低了收入,且安全隐患严重。
那么,网约车市场的“一口价”模式如何才能寻求更优解?
不赚钱的“一口价”
“21点以后高铁站一般会有大单,但是网约车系统会给乘客先推送最便宜的‘一口价’订单,所以我们一般不愿意接这种单。”10月16日20点35分,滴滴网约车司机傅军的接单系统里弹出了从华府八佰伴去往嘉兴南站的“一口价”订单,看了一眼目的地后,他犹豫片刻,还是抢下了这一单。
所谓“一口价”订单,指的是乘客设定目的地后,系统给出一个固定结算价格,不管路程是否发生改变、路况是否拥堵,乘客最终的支付车费始终不变。
“一口价一般都是十多块钱的单子,除去成本和平台抽成,几乎就是白跑。”傅军抱怨,网约车司机的收入一般由订单车费、附加费和奖励构成。在基础的订单费用之外,附加的奖励也曾经是司机的重要收入来源,“以前金牌司机还能拿到不少奖励,但现在也没这个说法了。”
傅军成为网约车司机已近5年时间。如今,他已经摸索出相对高效的接单规律:如何避开车辆拥堵、哪个地点接单率高、什么订单类型收入高……运气好的时候,傅军一个月的流水大概能有1万元,但除去成本,自己的净收入不足7000元。
在不少人眼里,开网约车收入高、门槛低,是一份不错的工作。
“现在经济形势不好,网约车越来越不好干了。”T3平台网约车司机王鑫说,如今网约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平台以低价促单量为营销策略,但当遇到路况复杂、拥堵的情况时,司机的利润和收入根本无法保证。
王鑫表示,一口价的抽成和其他单子一样,所以跑起来比实时计价吃亏多了。他曾在高峰期接过一口价订单,原本预计15分钟的路程走了快40分钟,其中所耗费时间成本及油费远高于车费,但这些亏损并非网约车平台承担,而是由司机个人承担。“跑得真想发火,但是不接单又不行!”
“一口价”该不该取消?
7月31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与深圳市公安局、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对滴滴出行、高德打车两家头部平台进行警示约谈;8月14日起,上海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工作专班和市交通委、市市场监管局等多部门,对上海18家合规网约车平台以及滴滴出行、高德打车平台进行联合约谈……
随着“一口价”的讨论声增多,各地监管部门也在加强网约车平台和聚合平台管理。不过,多地监管部门的约谈内容主要集中在定价问题、合规问题等方面。
“我们拿到手的钱比以前降了,起步价不变,但是里程费少了。”王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3月份之前,他跑一单10公里的订单能拿到25块钱,但现在10公里只能拿到20块钱甚至更少。
时间是网约车司机最大的成本。“既然跑一趟就肯定要考虑利润,不挣钱的话谁都不愿意接单。”高德打车平台的网约车司机林斌透露,平台每单的抽成比例在20%至25%之间,为了降低成本,他们接单有时不免会超速或抄近路,“我们也是没办法,就想着能挣一点是一点。”
现实就是,大多数网约车司机反感“一口价”订单,但又不得不接单“一口价”。
与司机不同的是,不少乘客反而更愿意接受“一口价”订单。嘉兴学院学生张明敏打车经常选择“一口价”订单,“毕竟定价相对合理,也不用担心时长费,更不用担心司机故意耗费时长或绕路。”
经常使用网约车出行的市民潘睿则表示,“一口价”订单价格低廉,方便出行,且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不建议取消“一口价”订单。
“一口价”还需寻求更优解
虽然部分地区已整改“一口价”模式,但记者使用多款网约车平台定位嘉兴时发现,依旧能够呼叫“一口价”“特惠价”订单。公众对于是否取消“一口价”的讨论也仍在持续。
嘉兴学院经济学教授佘明龙认为,争议背后,问题的根源在于网约车市场的供需失衡,“一口价”定价机制还需寻求更优解。网约车平台“一口价”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网约车数量的大幅增长,造成了网约车市场趋于饱和。作为供给方,网约车平台的运力十分充分,对于消费者而言,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这也导致平台和平台之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各个网约车平台为了竞争,就会采取一些特色定价机制,尤其是“一口价”和“优惠价”。
那么,如何避免和防范网约车陷入无序竞争?又如何充分兼顾平台、司机、乘客三方利益?
“最重要的是要合理确定网约车运价,将计价规则保持在相对平稳的水平,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实行明码标价,及时公开计价规则和动态调价规则,保持计价公开透明,接受各方监督。”嘉兴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