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时事热点 12年无私照料 邻居胜似亲人

12年无私照料 邻居胜似亲人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12年无私照料 邻居胜似亲人

——夷陵区“羊角山好人”郭玉洁用爱心传递人间温情

4月2日,夷陵区樟村坪镇羊角山村五组,79岁的郑可新在院子里晒太阳。

“老人家,吃饭喽。”人还未到,邻居郭玉洁的嗓音已从一墙之隔传来。

郭玉洁今年52岁,2011年从半山腰的老房子搬来公路边。

2012年,郑可新搬到隔壁。此后12年,郑可新的家事几乎成了郭玉洁家的分内事,两家人胜似亲人。

说起郑可新,郭玉洁不禁叹气:“搬来的时候,老人家的儿子就已经患上脑癌。”

2013年,郑可新的儿子接受第一次手术,此后生活难以自理。郑可新的女儿也因病长期住在城区透析。

“他的儿媳既要上班又要顾家,忙不过来。我们作为邻居,搭把手、帮帮忙都是小事。”郭玉洁说。

刚搬来时,郭玉洁的小卖部还未开张,她在外打工。担心年迈的郑可新独自做饭吃不好,郭玉洁就把他带上,一起在打工的地方吃饭。

后来,郭玉洁开起小卖部,不去打工了,就把郑可新接来家里吃饭。

“多双筷子的事儿。”郭玉洁这样想。

渐渐地,郑可新这个“饭搭子”就固定了下来。

2016年初,郑可新的儿子接受第二次手术。虽已进入春季,但海拔1300多米的羊角山村依然寒冷。郭玉洁和丈夫郑元忠放心不下病人,给郑可新添好柴火、切好腊肉之后,在手术当天冒雪搭车下山,到医院探望。

医院没人帮忙不行、家里长期离人也不行,郭玉洁和丈夫商量后决定:她回家,丈夫留在医院陪护。

照顾病人并非易事,郑元忠租了个折叠床睡在病床旁,每天按摩、翻身、擦拭、喂饭,一忙就是半个月。

郑可新的儿子出院回家后,郭玉洁和丈夫每天到隔壁作伴,帮忙护理。“到这个地步,也做不了别的,每天多陪着老人家和儿媳妇说说话,宽慰宽慰。”郭玉洁红了眼睛。

没几个月,郑可新的儿子还是离世了。郭玉洁和丈夫忙前忙后帮着料理后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一晃就是12年。

“我平时一个人在家,她嘘寒问暖,像女儿一样。”郑可新不善言辞,提起郭玉洁,他的手微微颤抖起来,“这些年多亏了她!要不然,我也撑不下来。”

“多亏了她!”短短4个字,但分量很重很重。

郑可新抽烟,郭玉洁每月从小卖部给他拿两条烟,更别提日常生活物资,从不收钱。

有一次,郭玉洁看到郑可新换下的衣服没洗,就拿回家洗了,并说以后有洗不动的衣服都送过来。

没承想,郑可新坚决不同意,说吃饭已经不好意思了,自己干农活后的脏衣服哪能再让她洗。面对这个“倔老头”,郭玉洁无奈地笑了。

“她每天都来,我出门也会关心去哪里,如果我捡山货回来晚了,她会打电话问情况。”郑可新说,“她心肠好,不光对我,也常喊隔壁另外一家的老人来吃饭。”

郑可新说的是邻居余丙俊,年近70岁,也住郭玉洁隔壁,儿女在外务工。“我是2018年搬来的,之前就听说过她,是个非常热心的人。”余丙俊患有冠心病,心脏做过支架,和郭玉洁是“过命之交”。

“有两次我在家晕得不行,是她发现我半天没动静,跑过来看出不对劲,赶紧帮我找药、倒水。”余丙俊说。

与对郑可新一样,如果余丙俊独自出门晚归,郭玉洁看隔壁灯没亮,也会打电话关心一下。

余丙俊家有三亩田,郭玉洁知道余丙俊身体不好,农忙时会腾出时间搭把手。

“郭玉洁性格直爽,为人公道,周边邻居有啥事,她乐意帮忙,大伙儿都看在眼里。”村民王宗菊说。

“只要是家庭困难的村民来买东西,在能力范围内的商品,郭玉洁都不要钱。”羊角山村干部王彦婷说,郭玉洁热心村内活动,开屋场会时,郭玉洁的话乡亲们愿意听,也听得进去。

这些年,郭玉洁多次获评“羊角山好人”,在全村年度百分制考核的综合排名也名列前茅,这都是乡亲们一票一票投出来的。

生于斯、长于斯,郭玉洁对羊角山村充满感情。“大家乡里乡亲的,互相帮衬、齐心协力把日子过好,就是最大的幸福。”

羊角山村“邻”聚力的幸福故事看似平凡,却源源不断。

据了解,羊角山村共有近40位80岁以上的老人,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敬老爱老村。郭玉洁助人的热情、善意,凝聚起了全村的爱与善。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蔡昶 通讯员 邱天星 易姗姗

本文来自网络。 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zdzw.com/blog/article/pid-1398.html

发表评论

(快捷键:Ctrl+Enter 或 Alt+Enter)
匿名评论时,请补充填写以下信息:
*以下联系方式请至少填写一种:

评论列表(0)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Q:26869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dwu365@126.com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