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时事热点 心中有理想 脚下有力量(今日快评)

心中有理想 脚下有力量(今日快评)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心中有理想 脚下有力量(今日快评)

——写在第24个记者节来临之际

“在喧嚣中保持理性,用理性的声音倡导多元表达,凝聚社会共识,这便是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操守。”

□本报评论员 于晴

11月8日,又是一年记者节,也是在这一天,作为新闻从业者,平日里我们讲述别人的故事,今天可以将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

该怎么形容我们的职业?

“白天不见人影,晚上不睡觉”“看似在刷手机,实则满心选题”“每天都在不同的地方”“每天面对不一样的人和事”……2023年迎来的是第24个中国记者节,记者节更新到24.0版本,移动互联网、机器人写作等新技术重塑着新闻业,媒体人的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也随着新闻业迭代而变化。融媒时代,对我们的要求用“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来形容很是贴切。左手会拍照,右手能写稿,端得稳镜头,也玩得转各类软件,记者是“采写编评拍剪”的“六边形战士”。

“内练一口气”又是什么呢?这让我想到了,还没入行前,曾经在一家财经媒体实习,带我的老师在结束实习时说的话:心要正、笔要直;知世故、不世故;满怀热情、冷静审慎。这也点明了我们职业的特殊性,它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份事业,职业是饭碗,事业是理想。

我们笔下,传播的是信息,记录的是时代。作为地方党报的媒体人,我们记录的是中原大地日益鲜明的创新底色,见证的是广阔乡村农民增收,人居环境改善的振兴画卷,书写的是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赓续精神文脉的河南故事……践行“四力”,在新闻一线奔跑,在组版车间熬夜,在每个清晨为用户推送最新鲜的资讯,这一切背后,都是新闻人践行职业使命的必然选择。

正所谓“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传播媒介日益发达,我们欣喜于技术带来的无限可能,也听到许多不同的声音:“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一个985院校教新闻传播的教授,自媒体账号粉丝数和流量不如非新闻专业的人”。当流量裹挟的信息洪流汹涌而至,我们也会看到一些千奇百怪的现象:标题党、震惊体、东拼西凑又似是而非的“剪刀手”视频……

这些都会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何为新闻,何为记者。当我踏进新闻学的大门,学的第一句话就是新闻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指向的是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绝非流量和娱乐。新闻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身边的人,看到自己,看到无尽的远方和人民,看到他们都与我有关。新闻学,是传播真相的学科和事业。在喧嚣中保持理性,用理性的声音倡导多元表达,凝聚社会共识,这便是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操守。

在记者节这天,与身边的同仁互道一声“节日快乐”,愿我们都能记着初心、记着理想,脚上有泥、心中有光,做好瞭望者、当好记录员,用一篇篇脚踏实地的报道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来自网络。 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zdzw.com/blog/article/pid-651.html

发表评论

(快捷键:Ctrl+Enter 或 Alt+Enter)
匿名评论时,请补充填写以下信息:
*以下联系方式请至少填写一种:

评论列表(0)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Q:26869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dwu365@126.com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