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重庆市写作学会联合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西南政法大学共同举办“数智时代的创意写作与中国叙事教学”研讨会暨重庆市写作学会2024年年会。
本场研讨会聚集了在创意写作、新闻传播文化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它是一场学术的盛宴、心灵的较量。在数字化时代浪潮下,如何以创意写作的方式展示叙事的独特魅力,这是每一个写作者共同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本次大会即围绕讲好中国故事这一主题,展开精彩的报告和思维的碰撞。
开幕式由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蔡斐教授主持会议,他提出了本次大会的主题。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宋龙华部长以“冬至阳生春又来”这一句诗展开致辞,代表学校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嘉宾、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重庆市写作学会会长张家恕教授以“回顾,瞭望”为关键词展开致辞,对写作学会的创建背景和艰苦奋斗历程做简单回顾,并对写作的未来进行展望。
随后,所有参会人员在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门口合影留念。
上午的主题报告会由重庆文理学院副校长李天福教授主持,他以《蝶恋花》中的“何处江南无此景,只愁没个闲人领”开启本次报告会。
重庆市写作学会副会长、西南大学董小玉教授以《智能化·个性化·多元化——数字变革与未来写作》为题作主题报告。她从AI写作的优势、应用与体裁,数字变革对未来写作的挑战,我们应该怎么看待AI写作,以及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定位这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教师应将AI写作作为教学工具箱中的一部分,合理利用AI写作的智能化、高效化,为学生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李天福教授以“深度”“激情”“唯美”三个词对董教授的报告做出总结,认为该报告展示出董教授对人工智能写作的辩证思考。
重庆市写作学会副会长、重庆交通大学李红秀教授作了题为《AIGC人工智能的伦理挑战与应对思考》的报告。他从定义与分类、发展历程、技术进展与应用现状介绍了AIGC的发展概况,他提出应对AIGC的伦理挑战需要技术创新与伦理引导、行业自律与公众参与、注重工具性与价值性,针对AIGC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进行了探讨。重庆市写作学会荣誉副会长、重庆交通大学龚炜教授进行了点评。
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写作学会理事李燕燕,作了题为《非虚构:法治生活的生动表达》的报告,她探讨了三个问题:非虚构写作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她在汇报中讲述了自己的采访故事,讲述了知法懂法用法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非虚构与“法治文学”、以自身创作为例的非虚构如何书写“法治生活”。
重庆市写作学会副秘书长、重庆师范大学杨姿教授作了题为《鲁迅的文体变革对于创意写作的启示》的报告。她讲述了创意写作的发展概况、鲁迅的文体自觉意识和创新意识。她指出媒介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创意写作的方式,不能取代情感本身,要保持写作的主体性。随后,龚炜教授做出点评。
重庆市写作学会副会长、重庆文理学院胡牧副教授作出《创意写作与文学经典性的生成》主题发言。他以创意写作的本质为出发,指出创意写作是自由创造,是流动的精神世界,创意写作与文学经典具有双向辩证提升关系,创意写作将赋予文学经典更多可能性。文学经典性的生成需要传播,创意为文学的经典性奠定了基础。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媒介素养科普基地主任李韧以《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为题进行报告。他从纪录片《美国人眼中的新重庆》与中国读者的联系,讲述通过故事叙事建构社会关系。他指出新闻叙事的魅力在于用准确的事实和富有现场感的生动细节,构成遍布全球的故事流通网络。合作对抗竞争是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真正意义。
随后龚炜教授作了主题发言评议,他指出董小玉教授探讨了AI写作的变革,李红秀教授谈到了AIGC的伦理和监管,AI写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要发挥人的能动性,加强伦理道德监管。杨姿教授对鲁迅的研究选题新颖,注重写作文体和写作创新。李韧教授进行了重大破题,从对外宣传到国际传播,在国际传播领域用AI焕发色彩。
李天福教授进行点评发言,他讲道,李燕燕女士选取小切口,用自己的故事,讲中国故事,很有深度。胡牧教授选题很好,文学创作要贴近时代、书写时代。最后,李天福教授对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表示感谢。
下午的研讨会分为四个分论坛,主题分别是“基于媒介融合与 AI 赋能的中文写作能力培养”“国际传播与讲好中国故事”“新媒体时代创意写作与中国叙事”“新时代写作课程与写作教育教学”,重庆多所高校、学院的教授、讲师、研究生围绕各自主题展开激烈的研讨分享。
最后,闭幕式由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赵立兵教授主持。首先由重庆市写作学会秘书长陈实副教授作对本年度学会工作总结。随后,重庆市写作学会会长杨姿教授对2025年学会工作提出了展望,明年将重启和开展专委会工作、与本市的相关学会加强联系、继续征集优秀稿件,并计划在2025年的学术年会和外省的协作学会联办并对会员的学术成果进行评奖。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李韧教授致闭幕辞,提出了“传承”和“创新”,最后以“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总结发言,大会圆满结束。
编辑:邓晞责编:廖异 审核:冯飞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