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声讯 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作“东方宝石”“吉祥之鸟”,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我国更是朱鹮最主要的历史分布地。然而,受生存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朱鹮种群数量在上个世纪急剧下降。从当年的孤羽七只,到如今的种群破万,朱鹮保护者们走过了四十多年。
尽管数量上有了巨变,但如今全球一万多只朱鹮都是当年“居住”在陕西的7只朱鹮的后代。近亲繁殖行为导致朱鹮孵化率降低、野外生存能力下降。为扭转这一局面,去年11月开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从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两批引入20只朱鹮到江西省鹰潭市,开展野化放归试验。由于江西和陕西气候上存在差异,此次朱鹮跨省定居不仅有助于它们增强野外适应能力,还有利于种群繁衍。
在江西省朱鹮种群重建基地,冬日的暖阳照进水波潋滟的池塘,一只红脸白衣的朱鹮身姿轻盈地从岸边飞起,它的小伙伴也紧随其后,振翅欲飞。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林业局副局长宁志刚说,12只今年迁居而来的朱鹮,已经和去年抵达的8只朱鹮打成一片。他们都来自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宁志刚:我们建立一个占地1500平方米的野化训练大网笼,为了模拟野外的生存环境,并给这些朱鹮提供飞行空间,大网笼的垂直高度达15米,在网笼里面我们给它打造成一个像野外的栖息地,修建了梯田、树林、池塘这样的一个小湿地,里面有水、有草,每天人工投喂鱼虾给它吃。
宁志刚说,在15米高的网笼内,朱鹮们将接受常规飞行训练,学习基本的野外生存技能,避开天敌,为最终放生并繁衍生息做准备。
宁志刚:朱鹮经过训练,我们会选择合适的时候进行放归大自然,为提高生存率及在我们便于控制的范围内生活,我们在大网笼外修复了一片湿地,增殖放流了泥鳅、黄鳝、螺蛳等作为它今后的食物。
历史上,江西曾是朱鹮种群的重要分布地。据文献记载,明清时期,“红鹤”(即朱鹮)广泛分布于江西广信府(今上饶市)至袁州府(今新余市和萍乡市)一带,而龙虎山地区正处于该区域的中心地带。经调查研究发现,龙虎山景区生态环境优越,动植物种类丰富,点位上的树种和水田情况能满足朱鹮野外筑巢、繁殖、觅食活动,并拥有较好的科研监测基础,且当地人为活动较少,适合朱鹮生存,具备开展朱鹮再引入的条件。
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家路宝忠:我们看泸溪河流域水非常清澈,小鱼小虾也非常丰富,有好多植被,非常好的森林环境,朱鹮在这里能够很好地生存。
去年,江西省朱鹮种群重建基地从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引入8只朱鹮,开展野化放飞试验。今年,引入的朱鹮数量增加到20只。江西省朱鹮种群重建基地饲养员肖天祥介绍,由于江西和陕西气候上存在差异,此次朱鹮跨省定居不仅有助于它们增强野外适应能力,还有利于种群繁衍。
肖天祥:经过我们10个月的观察监测,之前引进的8只朱鹮,已经完全适应了我们这里的环境,在饮食、繁育等方面,已非常接近野外种群,这就说明了我们龙虎山环境非常适宜朱鹮栖息、繁衍。
龙虎山的天气一天天转冷,而生活在精心搭建的网笼内的朱鹮们,在大冷天里谈起了甜甜的“恋爱”。
肖天祥:它们恋爱当中会有互相梳理羽毛、踩背等行为,因为它们脚上有环志的,你看得出它们是一公一母啊。
朱鹮天性胆小,每次进入笼子前,饲养人员都会吹口哨或大声说话,让朱鹮提前察觉到人的接近,避免不必要的惊吓。为了保护这些沉浸在爱河中的朱鹮不被打扰,肖天祥说,他和同事也改变了原本的投喂方式。
肖天祥:我们现在是不进去投喂的,投喂的方式就改成让泥鳅顺着进水管进去,我们基本上不到网笼里面去。
每年3月至6月是朱鹮的繁育期,雌鸟每次会下1至5颗蛋。在朱鹮孵化育幼期间,除了特定的温度、湿度外,还需要人工控制和24小时不间断监测。肖天祥介绍,目前,基地中的20只朱鹮由10只雄鸟和10只雌鸟组成,其中已有3对具备繁育下一代的能力。
肖天祥:未来一两年,当这20只朱鹮全部性成熟后,江西朱鹮种群预计每年将有10只幼鸟出生。我们希望实际情况能比预期更好。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