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8月28日,楚能新能源(宜昌)锂电池产业园项目一期正式投产。该项目总投资600亿元,规划产能150GWh,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图为工作人员在电芯车间调试设备。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黄翔 通讯员 胡中雪 摄
8月26日,宜昌首批钛酸锂电池在猇亭区华麟钛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线。钛酸锂电池应用领域广泛,具有高安全性,使用寿命可达3万次循环,6分钟便能完成超级快充,且能在零下50℃正常使用。华麟钛钛酸锂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占地面积约150亩,投资15亿元。目前,公司在电池技术领域已形成200余件核心专利,并进入全国多家知名车厂供应链体系,实现意向订单1亿元。 三峡日报通讯员 谭雪姣 摄
海科新能源电解液及添加剂项目现场,工作人员在主控室内操作。项目位于枝江市姚家港化工园,总投资105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已于3月底建成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年产电解液溶剂25万吨、电解液添加剂1.27万吨,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20亿元。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黄翔 通讯员 毛晓娜 摄
9月8日,无人机航拍的宁德时代宜昌邦普全链条一体化产业园。产业园规划建设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为核心,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整合磷矿-原料-前驱体-正极材料-电池循环利用等多环节业务,包括邦普循环废旧电池循环利用项目、邦普时代锂离子电池新材料项目、邦普宜化配套原料及磷酸铁项目。产业园预计2025年全面投产。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付蓓蓓 摄
9月3日,无人机航拍的欣旺达东风宜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现场一角。目前,项目已进入量产前的生产工艺验证阶段,建设者们争分夺秒,全力冲刺9月30日试产目标。该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过240亿元。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黄翔 摄
9月10日,在秭归港停靠的船舶正在接通岸电。近年来,宜昌积极投入岸电的设施建设和推广使用,目前,岸电已覆盖宜昌江段67个码头,共建成168台套满足不同需求的岸电设施,岸电供电容量达到2.7万千伏安。截至7月底,已累计为1.9万艘次船舶提供清洁岸电2939万千瓦时,相当于替代燃油6900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2.1万吨。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黄翔 摄
“长江三峡1”号是目前世界上动力电池容量最大、智能化最先进的新能源纯电动船舶,利用清洁水电驱动,充电1次可续航100公里,每年可替代燃油530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1660吨,是一艘真正实现“零排放、零噪声、零污染”的绿色船舶。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黄翔 通讯员 聂爽 摄
放眼宜昌,“绿”意奔涌,动能澎湃。
广袤大地上,厂房耸立、道路延伸、园区平地而起,10亿、50亿、100亿级项目蹄疾步稳迈向满产达效,为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全球锂电之王”宁德时代重仓宜昌320亿元,是宜昌开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幕的标志性事件。去年9月,邦普循环一期项目投产,目前产能拉满,碳酸锂产品批量下线。随着二期项目和邦普时代一期项目12月底投产,更多配套企业将纷至沓来。
投资600亿元的楚能新能源项目,从开工到一期投产仅用一年时间,堪称新能源行业发展史上“宜昌奇迹”。投产半月来,4个现代化超级电芯工厂、22条全自动生产线有序运转,多款产品下线面市。待一期项目投产达效后,预计年工业产值280亿元,税收16亿元。
从签约到开工42天,从开工到设备进场233天,投资120亿元的欣旺达东风项目接连传出喜讯。首批25车、60多台套设备已安装完毕,项目计划9月30日试产,10月初样品面市。按此时序,11月底就可正式投产,相比预期提前3个月。
在邦普、楚能、欣旺达等龙头带动下,一批行业巨头纷纷落户。如今,宜昌在建、拟建亿元以上新能源、新材料类项目63个、总投资超3000亿元,架起了宜昌打造国家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集聚区的“四梁八柱”。
项目扛鼎,以进固稳。今年以来,宜昌聚焦“3+2”主导产业布局,积极推进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试点,切实以项目投资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1至7月,148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开工134个,年度投资完成率超时序进度8.8个百分点;在库亿元以上项目1392个、居全省第2位,其中百亿级项目14个;新入库亿元以上项目280个,居全省第1位。
记者了解到,包括8月28日投产的楚能一期项目、9月30日试产的欣旺达东风项目在内,宜昌年内将有10个投资过50亿元工业项目投产进规。其中,投资105亿元的东阳光低碳高端电池铝箔项目将于10月试产,三峡卷烟厂新厂将于10月底投产。预计明后两年,全市33个投资过50亿元工业项目全部满产发力后,可新增产值3500亿元。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高炜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