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齐鲁晚报
宁波正在和工匠们讨论一款镜架的制作方法。
宁波正在帮市民修理小推车。
在爱心理发区域,宁波正在为市民免费理发。
车间里的很多设备都是一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物件”,经过宁波的修理,现在依然可以使用。
每天7点左右,宁波准时来车间开门。
市民为工匠们竖起大拇指。
车间里一共有30多位工匠,每天都会有十几位来“上班”。 文/片/视频记者王媛
3月26日早上7点多,吃完早饭的宁波和老伴戴桂英像往常一样来到济南市三箭吉祥苑小区西侧的两层小楼上,这里是匠心筑梦志愿者服务站,也是宁波一手打造的“爱心车间”。
打开“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的门,宁波换上工装开始调试机器,旁边的老伴开始打扫卫生。车间里,浓浓的复古风扑面而来,仿佛穿越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木质的桌椅板凳、略显陈旧的加工器械、琳琅满目的刀头螺丝,还有快堆到屋顶的木材,让整个车间显得质朴又井井有条。不一会儿,“工匠”们就陆续到岗了,他们有的忙着切割木头,有的在推刨子,还有的在打眼……宁波也拿起气枪开始工作。
那么有人要问了,这小区里怎么会有“车间”呢?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车间”?
这就要从“车间主任”宁波说起了。今年68岁的宁波十几岁时就学习了理发,上班之后又学习了电工、木工、机械维修、面点等手艺,身怀十八般“武艺”的他经常为身边的人志愿服务,这一坚持就是四十多年。退休后,在街道办和居委会的支持下,宁波在自己的小区里组建了匠心筑梦志愿者服务站。服务站的志愿者有30多人,来自济南不同的地方,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他们在宁波的带领下,每天义务为市民制作家具、维修电器、理发、磨刀磨剪子等等,已经有8年时间了。
这8年来,这些“工匠”就像上班打卡一样,每周一、三、五都来车间“上班”,而宁波更是每天都来。如今,车间不仅为本社区的居民服务,还有好多家远的甚至是外地的“客户”,“工匠”们也照常接待。在这400多平方米的“爱心车间”里,几乎能解决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车间门口的服务站记录手册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工匠”们每天为市民服务的项目。“每天都很充实。”宁波一边忙碌着,一边说。“这些志愿者和我一样,都是不愿闲着,顺便发挥余热。”
“宁站长,我来理个发”“我的刀得磨一磨了”“我想做个马扎”……一上午,车间里进进出出的市民络绎不绝。看着市民们满意而归的样子,宁波无比欣慰。他心想,只要自己身体允许,就会一直服务下去。另外,他还希望有更多的工匠加入进来,等自己和这些老工匠干不动了,车间里还能如此热闹。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