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贵阳街头“淀粉肠”还好卖吗?
市民希望加强对流动摊贩食品安全监管
由于无人问津,摊主对淀粉肠反复加热。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琴 王颖 摄影报道
“3·15”当天,有媒体曝光淀粉肠内含鸡骨泥成分。一夜之间,这个曾经火遍大街小巷的小吃被众多消费者列入“黑名单”。
如今在贵阳街头,淀粉肠售卖情况如何,各位摊主持何态度,市民对此又怎么看?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
在文昌阁附近,两辆售卖油炸食品的小推车上摆放着五六根淀粉肠,人群不停流动却无一驻足。
“香肠3元一根。”见记者上前,摊主主动推销。“我们做小生意的,没关注什么新闻,但今天的确一根香肠都没卖出去。”该摊主说,她主要卖炸洋芋,搭配烤香肠和鸡柳等产品。“淀粉肠卖不卖得出去对我影响不大,总共也没多少根。”
聊天中记者得知,往常购买淀粉肠的群体以学生居多,但近日变得无人问津。
在民生路小吃街,记者未看到摊贩售卖淀粉肠,一直走到富水中路与竹筒街交叉口,才看到一辆售卖各种油炸小吃的摊车,摊主正在煎烤炉上不停翻动着热腾腾的烤肠。
“3元一根,5元两根,刚烤好的。”见记者到来,摊主十分热情。
“这是淀粉肠吧?买的人多吗?”记者问。
“你不要问这些,觉得合适就买,觉得怕就不要买。”见记者迟疑不决,该摊主说。
虽然该摊主不愿透露当天淀粉肠的售卖情况,但记者仔细查看,煎烤炉上有一半的烤肠是经过反复加热的。
“3·15”曝光后,市民还会购买淀粉肠吗?
“一开始还是有所忌惮,但是不知全貌也不好评价。对我个人而言,如果实在嘴馋了,偶尔吃一两根也可以。毕竟暂时也没有报道说吃了淀粉肠会对身体带来什么伤害。”市民杨女士说。
而市民陈女士和章先生则有着不同看法。“以前觉得无所谓,但现在为了健康着想,能不吃就不吃。”陈女士说。
“我不吃,更不会让小孩吃。”章先生认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流动摊贩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淀粉肠从何而来,成分是啥,卫不卫生?这些情况消费者都应该了解。”
就市民的担忧及流动摊贩食品安全问题,记者已将走访情况与市民诉求反馈至相关部门,后续情况“天眼问政”栏目将继续关注。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