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深圳特区报
“过去他为祖国站岗,今天我们为他的健康站岗”
深宁两地政协委员携手助力宁夏回族小伙成功换肺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
“两个月前,我还担心自己活不过龙年春节。如今,我又恢复正常生活,特别感谢深圳市人民医院,感谢梁真、杨琳、喇培基、何伟宁、李艳丽等政协委员及深圳市宁夏商会对我的帮助。感谢深圳,让我有了来之不易的第二次生命!”2月2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小杨(化名)洪亮的声音里充满感激。
2023年初开始,小杨经常感到胸闷气促,并伴有咳嗽等症状,赴医院就诊后,被诊断为特发性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短短一年时间,小杨行走变得十分艰难,必须24小时吸氧。辗转多家医院求医未果,最后,深圳市人民医院向他伸出援手,并于2023年12月正式为他施行双肺移植手术。
从宁夏银川到深圳,有2000多公里路程;从抵达深圳到成功手术再到康复出院,有一个多月时间。这2000多公里和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小杨感受到了来自深圳、宁夏各界的深情厚谊,也感受到了深圳、宁夏两地政协委员们的关爱。
一场“深圳温度”+“深圳速度”的爱心救助
“当我们了解到小杨的病情后,我们决定,一定要帮助他!”罗湖区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罗湖基层委主委、深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梁真告诉记者,小杨是退伍军人,曾经是西藏边防兵,今年才30岁,风华正茂,值得拥有美好的未来。
2023年12月19日,小杨乘坐27个小时的救护车抵达深圳市人民医院。本以为需要长时间等待肺源的小杨,幸运地在短短几天内等到了合适的肺源——一名遭遇车祸事故的逝者捐献了双肺。12月23日,小杨成功实施双肺移植手术。历时7小时25分,鲜活的双肺,在小杨的体内正式“上岗”。一场“深圳温度”+“深圳速度”的爱心救助完成了最关键的一步。
(下转A5版)
(上接A1版)
移植手术后的15个小时,小杨顺利拔除ECMO(人工心肺机),18个小时后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第二天,小杨开始康复运动;第三天已经可以下床走动,进入快速康复期。
2023年12月27日,小杨自主咳出了术后第一口痰,这口痰被深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王光锁誉为“黄金痰”,因为当患者具有自主咳痰能力的时候,他的肺功能恢复就已经开始了,有了自主神经。这也这意味着新移植的肺已经被小杨的身体接纳,他可以自主使用新肺了。随后,小杨在多学科的保驾护航下,又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康复治疗。
今年2月8日,小杨出院,同时成为深圳市人民医院肺移植健康促进形象大使。
从“感觉自己是一个走到悬崖边,即将没有生命的人”到“一步步从悬崖边上被拉回来”,小杨在深圳重获新生。
克服技术难度统筹调配资源
在这场穿越2000多公里的爱心救治中,小杨始终感受到来自深圳和宁夏两地政协委员的关爱。
作为主管医疗的副院长,梁真全程参与了对小杨救治的统筹协调和保障工作。“如果说,器官移植手术是‘外科手术王国的皇冠’,那么肺移植手术就是外科手术中‘皇冠上的宝石’,手术难度非常高。我们医院班子高度重视,举全院之力,统筹调配了全院最优质资源为其护航。”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在医疗资源上为小杨做好全力保障,生活上,梁真也为小杨考虑周到。考虑到小杨一家是回族人,有特殊的饮食要求,梁真也第一时间发挥政协委员联系广泛的优势,找到了罗湖区政协委员、河州宾馆负责人喇培基,请他每天为小杨一家提供回族餐食。喇培基二话不说答应了。随后,小杨在医院的每一天,一到饭点,病房就会收到四份热腾腾的盒饭,让小杨和家人在冬日里感受来自深圳的温暖。
小杨在深圳的家乡人也行动了起来。得知小杨的事情后,福田区政协常委、深圳市宁夏商会秘书长杨琳立即向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深圳市宁夏商会执行会长何伟宁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银川市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主任李艳丽汇报了相关情况。随后深圳市宁夏商会为小杨开展募捐,得到了商会各位会员及在粤各位老乡的积极响应,在短短两天内募得6万多元,交到小杨家属手中。
“过去,小杨为祖国站岗,今天我们要为他的健康站岗。”在小杨手术过程中奔走出力的深圳、宁夏两地政协委员们,希望小杨可以成为与疾病作斗争的勇士、工作生活的幸福者、民族团结的榜样。
“这第二次生命真的来之不易,我会带着大家给我的深情厚谊过好往后每一天!同时也希望我的故事能给那些正在与病魔作斗争的人带去更多的希望。”已经恢复正常生活的小杨,现在正等待着家乡天气暖和一点。到时,他就可以和妻子、女儿回到家乡,翻开生活的崭新一页。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