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乌鲁木齐晚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李晓青
2月9日,张灯结彩的乌鲁木齐大街小巷中少了一些往日的匆忙。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病房里,忙碌与紧张依旧。
当天,穿上隔离衣、鞋套、戴上一次性帽子、口罩,经过“全副武装”后,记者跟随该科护士长靖燕红走进了病房,封闭式的病区里实行无陪护管理,20余名患儿多是低体重的早产儿、黄疸等疾病的新生儿,需要医护人员全天候24小时精心呵护。
“我们这里属于层流洁净病房,通过层流机组过滤器的层层过滤可将空气中的杂质、病原体、微颗粒过滤掉,在繁忙中能更好地护航宝宝的健康。”靖燕红边走边介绍。
智能温箱里,一个个小宝宝安静地睡着。值班的医护人员不时穿梭在其中,一项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过年啦,我们也要有点新年仪式感!”当日12时许,忙碌之余,护理组长唐丽园专门为每一个宝宝的眉心画上寓意吉祥的红点,并一一拍照,通过微信发给孩子们的家长。
呼吸机监测、吸痰、打针抽血、测血糖、监测生命体征、更换尿片、喂奶、调整睡姿……这些看似基本的操作,其实难度很大。
例如,有的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不到1千克,身体跟成人的巴掌差不多大小,四肢和成人的手指一样细,皮肤几乎是透明的。
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很快,在这里,每一名医护人员都保持高度“警戒”状态,及时捕捉和判断病情的细微变化。
当日上午,病房里的一名25周早产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不稳定,值班的医生杨雪滢、何丽守护着患儿,轮流翻身、拍背、吸痰,第一时间抓住抢救时机,化险为夷。
今年是靖燕红工作的第31个年头,她说,守护新生命,就意味着守护新希望,这是每一位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职责和使命所在,看到孩子们平安健康,春节值守也就有了意义。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